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废太子生存指南在线阅读 - 第52节

第52节

    萧彧说:“不仅是我,他们学了医,就能帮到我们所有人。”

    孟洪喝了一口茶,犹豫片刻,还是开口说了:“今日官府来人催珠了。村中不少人家珍珠都未凑齐,明日不少人约了去采珠。”

    萧彧顿一下:“要交珍珠了吗?那我们可以去打捞最先放下的珠贝来看看成果了。”

    孟洪有些激动:“现在就能采珠了吗?”

    萧彧颔首:“算起来,最早放下去的那批珍珠已经快一年半了,应当可以采了。不知道成果如何,我也很期待呢。你们还记得最早那批母贝放在哪儿了吗?”

    裴凛之说:“我记得的,明日便去打捞一些上来看看。”

    萧彧感叹:“不知道有没有被人偷采。”

    “会丢一些,但不会都没了。我们一直都有人看着。”裴凛之说。

    当初官府划了一片海出来养珍珠,说是派人看守。萧彧发现官府的看守相当应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得已,他们便自己安排了人以官府的名义守着。

    守卫住在岸上,见到有人来,人少,便会劝离,人多的话,便会来通知他们去驱逐。

    但这样的行为肯定会引起人的好奇心,这海下到底有什么,不让人打渔采珠。越是不让停留,人的逆反心理就高,偷的人应当不会少。

    萧彧考虑过等成果出来后,干脆公开这件事,让崖州百姓知道,官府已经自行养珠,再也不用百姓下海采珠了。

    这样应当就不会有人因为好奇去偷采了,当然,肯定会有贪婪之人去偷珍珠,但那时候养殖场必定会加大防守力度,也能正大光明抓贼了。

    翌日一早,大家正在吃朝饭,孟思归就回来了,他直接窜到厅堂门口:“嘿嘿,我又回来啦!郎君,师父,爹。”

    众人见到他,都很高兴,萧彧说:“还没吃朝饭吧,自己去厨房盛饭。”

    “是,郎君。”孟思归行了个吊儿郎当的礼,像猴子一样窜去厨房了。

    孟洪一脸忧心:“这么吊儿郎当,能当好大夫吗?”

    萧彧满面笑容:“当不当得好大夫跟性格没有关系,跟能力和道德有关,我看思归能行。”

    孟思归很快就端着碗过来了,进了厅堂,将居岩挤开,挨着吉海坐下:“师弟给我让让位置,我好久没跟师兄一起吃饭了。”

    居岩只得让开一点,这个从没一起练过功的二师兄每次回来都是这样,总是霸着大师兄。但他敢怒不敢言,这个二师兄整人很有一套,他的手捏你的麻筋,让你半天都爬不起来。

    萧彧见这师兄弟凑到一块儿,孟思归眉飞色舞地跟他们说着州城见闻,周围的孩子也都停下筷子,听他吹牛。反观跟他一道回来的长生就安静多了,只默默地低头吃饭。

    孟洪咽下嘴里的食物,敲了敲桌子,瞪着眼说:“思归,食不言寝不语,你忘了?”

    孟思归抬起头,看着他爹,嘿嘿笑着缩了缩脖子,赶紧低头扒饭。

    孟洪吃完饭,起身出去,孟思归看着他爹走路的姿势:“爹,你的腿病是不是又犯了?以后不要跪坐了,坐凳子吧。”

    孟洪回头看了儿子一眼,说:“吃你的饭。”语气已经温和多了。

    午后,数人划船出了海,去收珠贝,萧彧也跟着去了。植珠放珠一直都是他们几个在做,没让更多的人知道。

    孟洪的腿脚越来越不好,以后恐怕要换个人了,吉海渐渐大了,倒是很适合,但也不能光靠他一人,得再从家中那帮孩子中挑选几个帮手才行。

    孟思归显得很兴奋:“是不是特意等我回来才收的啊,我想看看我植入的珍珠有没有成功。”

    大家都没说话,激动之余又有些忐忑,怕费了这么多心血的事最终是个泡影。

    萧彧看着茫茫的大海,完全连一个标的物都没有,便说:“你们怎么知道放在哪儿?”

    孟洪说:“海面上估摸一下大概位置,再下水看水下的地形就知道了。”

    孟思归说:“爹,你膝盖不行,今天我下水吧。”

    “不行,你都多久没下水了,我不放心。”孟洪没答应。

    裴凛之说:“你们不用下,我同吉海下去就行,你们在船上等着。”

    裴凛之将小船划到一处,往四周看了看,又往水下看了一下,对吉海说:“差不多了。”

    师徒二人点头,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船上跌入水中,往水下游去。

    萧彧看着水花不断往上涌,水面渐渐平静下去,过了一会儿,水面又开始涌动起来,吉海的脑袋先钻出水面,扒着船舷抹了一把脸:“我这附近没有,是不是被人偷走了。”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萧彧神色肃穆。片刻后,裴凛之从不远处钻出了水面,手里提着一个竹笼,说:“我这有一个,里面好像死了两个,还有两个活的。”

    萧彧赶紧将船划过去一点,接过裴凛之手里的竹笼,挂在船舷边:“被偷得多吗?”

    裴凛之说:“还好,这边还有几只笼子。吉海,你去收那边的一只。”

    师徒二人重新钻进水底,先后捞上来六个笼子。尽管放下去之后还复查过,还是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母贝已经死了,不知道剩下的怎么样。

    萧彧说:“那就先这样吧,回去打开,看看情况如何。”

    众人划船到海边,将笼中的珠贝都拿出来,放进装有海水的桶中,提回家中。

    现在做植珠手术都在裴凛之那个空置的房内,开珠贝自然也在这里。

    萧彧说:“别直接撬开了,还是试着像植珠手术那样取珍珠吧,尽量别将母贝弄死了。”

    孟思归惊讶地看着萧彧:“郎君,这个难道还能再用?”

    “我也不确定,只是想试一试。当初植入珠核的位置是固定的,珍珠多半会还在那个位置,我们还像之前做植入手术那样取珍珠试试。”萧彧说。

    吉海说:“我来吧。”

    后来的珠核植入,主要都是吉海和孟洪在做,比起来,吉海的手更稳,因为他常年习武。

    “行,你来。”萧彧将一个挖耳勺一样的铁勺子给他,“你用刀子划开,然后用这个掏出来试试。”

    吉海点头,撬开一个珠贝固定,然后用小刀将贝rou划开,换勺子进去掏了一下,空的,他再试了一下,还是空的。

    几个人都屏住呼吸看着吉海的动作,萧彧等了片刻,紧张地问:“怎么样?没有吗?”

    吉海摇头:“没掏到。”

    众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萧彧说:“撬开看看,真的没有吗?珠核吐出来了?”

    吉海暴力将珠贝剖成两半,伸手在贝rou里摸了摸,脸上露出笑容:“有一个!跑到这里来了。”他将贝rou弄开,然后摸出来一颗黄豆大小的莹润白珍珠。

    孟思归兴奋地大叫:“太好了!真的有珍珠,快给我看看。”

    吉海已经将珍珠放到了萧彧的手心里,这珍珠不算十分圆润,有点椭,因为早期打磨的珠核就不完全是滚圆的。

    萧彧托着这颗珍珠,送到孟洪面前:“孟大哥,你看这珍珠够交差吗?”

    孟洪颤抖着手指摸了摸那颗珍珠,又看看自己的手指头,确认没有珠粉掉下来:“够了,够了!没想到用这个办法真的能够养出珍珠来。郎君,你真是我们崖州珠民的救星啊。”他说着竟噗通跪下,朝萧彧拜了下去。

    萧彧连忙伸手托住他:“别这样,孟大哥,你快起来。”

    孟洪老泪纵横:“郎君受得起这一拜。从此以后我们崖州百姓再也不会为采珠所累了。”

    孟思归伸手替父亲抹去眼泪:“爹,这么高兴的事,为什么要哭啊。我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郎君的。”

    孟洪点头:“好,爹老了,帮不了郎君太多忙,以后就看你的了。”

    萧彧笑道:“对啊,这么高兴的事,为什么哭呢。吉海,继续,我们接着开。第一颗开门红,说明咱们运气特别好,继续,继续!”

    吉海又开了第二个珠贝,第二个没有,撬开了看也没有,萧彧安慰说:“不可能都成功的,继续开。”

    第三个给了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吉海直接用勺子就将珍珠掏出来了,这颗比第一颗要稍小一点,但是异常圆润,完全达到了特级品相。这样一颗珍珠,能够抵品相不佳者十颗,也就是说,这样一颗珍珠,够孟洪交差都绰绰有余。

    关键是这个母贝还没有损伤,吉海按照萧彧的吩咐,顺便又将一颗珠核植入进去了,这样便节约了一个母贝。

    他们一共捞上来六个笼子,一共有二十七个母贝,其中死贝十个,剩下十七个母贝开出了九颗珍珠,这样的出珠率让孟洪想都不敢想,连连说珠民有救了。

    萧彧对裴凛之说:“凛之,你将这六个母贝重新放到海中去。等这次采珠的人回来了,用珍珠直接同他们换珠贝。”

    裴凛之点头:“好。”

    数人围着盘子,看着里面大小不一的珍珠,有三颗形状特别好,其余的也还不错,一年半的珍珠,就有这样的大小和品相,这可真是个巨大的惊喜。

    萧彧突然想到:凛之要发财了!

    第51章 印刷

    人工养珠出了成果, 自然要知会薛钊一声。裴凛之带着第一批采收的珍珠送去给薛钊过目,薛钊看到人工珍珠后非常意外,拿起来看了又看:“果然很像,这跟珍珠有什么分别?”

    裴凛之哭笑不得:“大人, 这就是珍珠啊。要说分别, 就是里面的珠核大小不一, 人工养殖的珠核大, 天然珍珠珠核小。”

    薛钊说:“外表看起来跟天然珍珠差别也不大, 足以以假乱真。”

    裴凛之不得不再次强调:“薛大人, 这不是假珍珠, 只是人工养殖的珍珠而已, 都是在珠贝中孕育出来的。”

    “也对,这从外表谁看得出来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这么快就能采收,说明人工养珍珠大有利可图。”薛钊将珍珠放下,忽然叹道,“可惜啊, 可惜,原本还想跟小公爷合作的, 以后怕是合作不了了。”

    裴凛之闻言一惊:“大人何出此言?”

    薛钊说:“也不知是福是祸,朝廷下了圣旨,召我回京述职。”

    裴凛之问:“薛大人任期满了?”本朝的地方官任期是六年,薛钊应当还没那么久。

    “尚未,还有两年。”

    裴凛之拱手:“那便恭贺薛大人高升。”通常来说, 诏令要求回京述职的官员,通常都是平迁或上调, 崖州是最穷最偏远的州, 接下来去哪里任职都是高升。

    “高不高升暂且不知道, 此时调任未必是什么好事。”薛钊捋着胡须,环顾一下四周,“当初被贬至崖州,真是万念俱灰,便想着过一日算一日罢,熬到任期满,再换个地方继续熬。没想到竟会提前调任。”

    裴凛之说:“应是去岁今春薛大人剿贼购粮有功,薛大人兢兢业业,为国为民,朝廷都看在眼里,要重用薛大人。”

    薛钊面上并无喜色:“如今朝中局势晦暗不明,此时调任福祸未知。对你们来说,更不是什么好事,现在朝中监国的是太子。我离任后,下一任刺史必定会是太子亲信,殿下和小公爷怕是需夹着尾巴度日了。”

    “多谢薛大人提点。”从听说薛钊离任起,裴凛之心头便笼着一团阴影,殿下的理想国才开了个头,怕是要维持不下去了。

    薛钊叹气:“如今安国风雨飘摇,面临内忧外患,新君若是上位,多半会有雷霆手段。小公爷与殿下需自求多福。”

    裴凛之心中一动:“皇上龙体是否欠安?”

    薛钊拱手朝北:“不敢妄议圣体。”

    裴凛之便问:“那薛大人何时动身?”

    薛钊说:“中秋前抵京。”

    “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了。”

    薛钊颔首:“正是。小公爷回去与殿下商议,好生做好准备,少留把柄。”

    “我知道。”

    薛钊又说:“这人工养珠一事,说到底也算是利民的好事,你们若想继续跟官府合作下去,我便将此事告知姚陶姚知县,以后你们就直接同他商议。若是不愿意,就当成自己的私产吧,以后官府不会再出禁海令,一切问题你们自行解决。打磨珠核的匠人我也会引荐给你。”

    裴凛之点头:“多谢薛大人,此事我回去同郎君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