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科幻小说 - 神城在线阅读 - 第113节

第113节

    强巴平措指着西南去向的那条山谷说:“那条山谷就是商人们穿越的古马道了,从这里顺着山谷向西走,四五天后就能到喀喇昆仑山的山口。这条路听说过去很好走,但是近些年国道和省道的建设,这条古道就废弃了。在解放前还有商人走过,在两边进行贸易。在那条山谷的另一侧不远的地方,就是国道了!”

    然后他又指着东南走向的山谷说:“这是我们将要走的路,从这里直通昆仑冰川。因为尽头没有路,所以除了采药的人进去过,从没有其他的人愿意往里面走。”

    强巴平措对我们说:“在这条山谷的尽头,我还发现一处地方。那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一些字,应该是你们汉人的字,但是我一个字都不认识。”

    我因为处于职业习惯,对这种东西很感兴趣。没想到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竟然还有古时候的遗迹,这真让人感到惊喜。强巴平措也说了,除了当地采药的藏民们进山采药外,其余的人不会往深处走的。但是里面竟然有一处刻满字的巨石,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观。

    强巴平措对我说:“我们天黑之前就能够到达那里,我们就在那下面宿营就好了。”

    听完这话,几个人重打精神,继续赶着牦牛向着东南西北走向的山谷都去。牦牛们还是很喜欢这个地方的,因为这里有新鲜的草料吃。

    我们紧赶慢赶的向前走去,我突然发现这条山谷中似乎有人居住过得痕迹。我拉住正在四处看的万俟珊珊:“珊珊,你看看那个树根,不像是自然折断形成的吧。”

    在我们五六米远的地方,有一个两人抱的树墩,奇怪却没有发现倒在地上的树干。更加奇怪的这个树墩的截面也太过于平整了,像是用锯给伐倒的一样。再说了,倒下的树干也不能这么快就腐烂的一点影子都没有了。要是那样的话,树林中也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倒下的树木。这些树木上面即使是腐烂的很严重生满了青苔和菌类,但是还是看的到。

    唐云馨跑了过去摸了摸然后回来神色有些不可思议:“这个似乎是人用工具伐倒的啊!”

    万俟珊珊也是这样认为,不知道这里还有有没有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在继续向里面走的时候,我在一些陡峭的地方,发现石头上有些直径二十公分的空洞,有些很浅,但是有些半米多深。大多掩藏在杂草之下还有石块中,不仔细观察的是看不到的。

    这种孔洞我们见到过,就是我们在太白山中穿行古栈道的时候,那些用来固定横梁的孔就和这些差不多。那是为了能在悬崖峭壁上搭建行走人马的栈道,在峭壁山石上凿出来的用来安放横梁的地方。所以这些在比较陡峭的地方造出来的这些洞,也有可能是用来搭建栈道的。

    正在我们四处观察的时候,强巴平措指着前面说:“你们快看,我说的那块巨石聚在那里了!”

    果然在前面不远处有一块巨石矗立在山谷的中央,在那块巨石后面不远的地方已经可以看到冰川了。强巴平措告诉我,只要沿着那些冰舌上去,就是昆仑冰川其中的一支了。只要我们顺着冰川走下去,就很快到那片由冰川形成的冰湖了。

    天色已经变得很暗,这么远看不出那块巨石上面究竟有什么东西。我们反正要到下面扎好帐篷过夜,靠近一些再看吧。

    我们靠近之后,发现者不应该是一块巨石了,应该说这是一块石碑,一块利用山石雕凿的石碑。正对着山谷入口的一面已经被人磨平了,像是一面镜子,但是其余的地方没有加工,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石头模样。

    这个时候强巴平措还有徐平正在栓牦牛,然后卸下帐篷准备在石碑下面按扎宿营地。这里比较平整,视野也比较开阔。后面虽然是冰川,但是有这块重量数百吨的巨石在这里,可以帮我们挡住从冰川那边吹来的风雪。我们所在的地势比较高一些,面对着我们来的山谷,不怕有野兽突然冲上来。

    除了我之外所有的人都在忙着搭建帐篷,然后准备晚上的晚饭。我则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和风灯到石碑下面准备看看上面有什么强巴平措说上面的字他也不认识,说是古代的汉字。

    这块巨石足有十米高,被凿平的那面也有七米高了。虽然说高度上赶不上西安乾陵的武则天的无字碑,但是气势上绝对要超过了。无字碑经过了加工,但是这块所谓的石碑依然保留原来的石头的模样,显得更加雄浑一些。这是一块昆仑山中的花岗岩巨石,估计也是当年昆仑山形成的时候留下来的。

    我站在下面,因为太高,我够不到上面。这块石碑因为风吹日山已经看不太出来原先上面的很多东西。另外上面有些苔藓也遮住了部分的内容,但是好在大体的面貌还保持着。

    我看了看上面已经快被风霜磨灭的字迹,难怪强巴平措说自己不认识。这上面不是繁体字,也不是篆字,而是更早一些的金文,也就是钟鼎文。这算是汉字的祖宗了,因为这些钟鼎文在上面就是我们说的甲骨文了。看这些钟鼎文的形状,应该是商朝中后期到周朝前期的。

    我大学的时候半个专业是研究的这个,另外家里还有一个被称为古文字专家中的专家泰斗的父亲,自己想要不认识这上面字都难。、

    不过我奇怪的是,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块石碑,上面竟然还是钟鼎文。这真的太奇怪了,在这片区域的人,估计到从古至今也找不出能够突破两位数的人认识这个,就别说会写了。

    万俟珊珊看着我一直在盯着这块巨石发呆,就过来问我:“李大哥,你在看什么呢!?”

    第十八章 穆天子的传说

    在人字沟中行走,竟然发现这里有不少人类活动过的痕迹。一块巨石上,竟然有在内地都少见的钟鼎文。

    我指着上面的字:“这里竟然有钟鼎文,这不是很奇怪吗?”

    万俟珊珊看了一会儿说:“虽然说我因为家庭原因学过一些古文字,但是仅仅限于篆字之后,至于钟鼎文还有更早的甲骨文我就不认识了。”

    唐云馨也前来问我:“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我用电筒照着上面,然后看着上面的文字说:“最上面的一部分被侵蚀的很严重,已经看不太出来,但是下面的还可以。”

    我这仔细辨认不要紧,这上面的内容让我都感觉不像是真实的。

    其他人见我说要辨认上面的字,但是过了好久都没有吭声,徐平也走了过来问我:“怎么了,老李,怂了,不认识字了,你不是文字方面的专家吗?”

    万俟珊珊也问我:“难道说这不是钟鼎文?”

    我摆手说:“是钟鼎文,而是上面的内容有些不可思议!”

    “内容不可思议,这是社呢么意思?”唐云馨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停了一会儿才说:“这上面的那两行大字写的是‘瑶池圣境地,西王母之山’。在下面还有一个落款,但是只有一个字能够辨认,那个字是予。但是我没有说错的话,这个人落款应该是予一人。”

    其余的人还没有说话,徐平就问我:“这是什么意思,西王母,是不是你之前告诉我的王母娘娘。这里是昆仑山,有王母娘娘不是很正常吗。王母娘娘住在昆仑山,这里是她的家啊!”

    万俟珊珊脸色似乎不怎么好看:“也就是说,这里就是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瑶池了?!”

    我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终于组织好了语言:“我想说不是,但是说上面就是这样写的。”

    唐云馨更是不相信:“西王母,瑶池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和地方吗?现实中存在这些吗?”

    徐平却说:“没有什么不可能,你看瑶池在很多的地方都有叫的,我当初在东北当兵,那里的一座山上也有一个湖泊叫瑶池。”

    瑶池是天界第一重天,极南之尽。乃王母颐养生息之天庭别府,名为别有洞天。瑶池上空矗立尖垂**,色彩瑰丽,下方池水平静如镜。凌云钟乳吸收天地精华,百年方得凝聚一滴圣水。圣水经过百年过滤,纯洁无瑕,瑶池之水先有圣水炼化,洁净成云,广布天地之间,成为天地之界。亦视为一重天。

    我告诉徐平:“那些瑶池是后来的人自封的,最早的瑶池就是只有昆仑上的这一座,是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万俟珊珊试探性的问:“这做石碑有没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呢?”

    我上前扶住了石碑说:“不太可能,这座石碑是依据原先石头本来的面貌稍微修饰的,这是花岗岩的。你们看看,这么硬的花岗岩上面都被侵蚀的这么厉害了,可见时间不会少于两千年了。另外上面的落款也告诉我们,不太会有人敢这么落款的。这个落款的人不会说谎的,应该说这个落款的人为了某种原因而不会说谎的。”

    万俟珊珊奇怪的问我:“予一人,这是什么意思,说的是一个人在这里立下的这个是被吗?”

    我摇头说:“不是,予一人可不是说普通的一个人,予一人的意思是天子!”

    “天子不都是称朕吗,什么时候称这个予一人了?”唐云馨问我。

    我简要的回答说:“皇帝天子称呼自己为朕,这是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规定下来的,后世皇帝就依此为延续下来了。其实这个‘朕’在过去就是我的仪器,和现在我们说‘我’、‘俺’、‘咱’没什么区别。屈原在他的《离sao》中也说‘朕皇考曰伯庸’,但是到了秦始皇之后才规定这个‘朕’只有皇帝才只能自称。但是在这之前,帝王们可不是这样称呼自己的。”

    徐平很高兴的回到:“这个我知道,以前的帝王们都是这样称呼‘孤’如何‘寡人’如何,不就是孤家寡人吗!”

    “可是天子不都是称呼自己为‘朕’的吗?很少有人称呼自己为孤家寡人的。但是电视上我看到不少的电视剧,有些帝王也是称孤道寡的。”万俟珊珊在这几个人中还是比较了解历史的。

    我有些无奈的说:“你那是看电视剧看多了,称孤道寡其实那只是一方诸侯王才有的自称,真正的天子是称呼自己为‘予一人’的。”

    我解释道这里然后告诉他们说:“在周朝被秦武王灭亡之前的时候,战国七雄的君主都已经不再称呼自己为‘公’‘侯’‘君’了,而是直接僭越称王了。但是他们仍然不敢用周朝天子的‘予一人’,仍然是说自己为‘寡人’。”

    我说到这里唐云馨和万俟珊珊都明白了,唐云馨问我:“你的意思是说这里是一位周朝天子留下来的。”

    万俟珊珊有些不相信的说:“但是哪一代的周天子能够到达这样的地方啊,这里荒无人烟,我们凭着这么先进的装备才能够深入得到这里,古人怎么能?”

    “还真有一个周天子到了这里,估计这可能是他的杰作了。”我看着石碑说,“在西周的时候,第五位周天子曾经到达过这个地方,看看传说是真的了!”

    万俟珊珊似乎知道这一代周天子是谁:“你是说那个《穆天子传》中那个穆天子!”

    我转头看着万俟珊珊:“哦,你也知道那本传记啊!”

    万俟珊珊做了个手势:“可是,可是那不是一本杜撰出来的传记吗,甚至连神话传说都算不上了!”

    我有些无奈的说:“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些,还不如神话传说来的靠谱一些呢。”

    唐云馨问我:“这个周穆王就是这块石碑的主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我对他的了解没有一件是他治国多么的好,而都是关于他的传说还有妄想。这个穆天子被记载说是当年会见了西王母,吃了蟠桃才回到都城的人,整个人据说活了一百多岁。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见到一百多岁的人就和见到神仙没什么区别了,所以一些书上说后来穆天子飞升成仙了。”

    徐平问我:“不是说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之后,可以长生不老吗,这怎么还是死了。”

    我没好气的回答说:“我怎么知道,我又没吃过!”

    《穆天子传》前五卷详细记载周穆王在位时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也记述了周穆王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八匹好马,御者造父,伯夭作向导,在十三年至十七年进行了一次西征昆仑山的远行,越过漳水,行程九万里,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见到西王母。

    我说到这里:“我说你们还记的我们在淄城双王墓中遇到的那些机关人,在古代的时候机关人也被称为偃师术。因为偃师是做这一行的老祖宗,这个偃师就是当年见过周穆王并且献上会动的机关人的那个人(详见双王墓)。关于这个周穆王两件事情最出名,一是当年骑着八匹骏马去件西王母,另一件事情是把没有骨头的徐偃王给打趴下了!”

    唐云馨听我说到这里:“难道说,西王母真的有这人存在。”

    我纠正说:“是真的有这个神存在了!”

    传说三千多年前,西周天子周穆王姬满,曾坐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由京城出发,千里迢迢,沿天山到瑶池来会见西域部落联盟首领西王母。当西周天子周穆王和他的卫队来到时,盛装以待的西王母站在瑶池边上,以最隆重的部落礼节迎接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

    后来周穆王和西王母约定三年后再见面,以三年为期相约后,西王母与周穆王依依不舍相别了。走前周穆王还亲手栽下一棵槐树,立了一块石碑,上刻“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

    万俟珊珊听到这里说:“我怎么听着好像是当年中原的天子和西域的部落首领相会啊,这个西王母难道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吗?”

    我摇头表示不知道:“这个我不清楚,但是在很多的古籍中有很详细的描述说,当年周穆王离开的时候,的确是树立了一面石碑,上面看的就是‘西王母之山’。这样看来,这座石碑在这里,很有可能是当年周穆王立下的。”

    我然后将石碑的最下面的那些青苔全部的都刮去:“你们看看,这最下面是一幅雕刻,上面画的十分形象。在先秦的时候的这种石刻,不太讲究全面的布局,而是主张凸显主要人物。在这上面最为明显的是一个驾驶着八匹马的人,八马驾的车上是一个中年的男子。传说中周穆王就是驾驶八匹骏马拉着的车子到了昆仑瑶池觐见西王母的,传说跟石刻是一模一样的。”

    “这样说来,这后面真的有瑶池,我们也可以真的见到王母娘娘了?”徐平指着石碑后面不远处的冰川说。

    第十九章 瑶池王母

    我没好气的说:“要见王母娘娘,你要升天才行,升天的时候你自己去,我们可不跟着。”

    万俟珊珊从小生活在国外,不太了解中国的神仙:“王母娘娘是谁,是西王母吗?我好像在电视剧《西游记》中见到过!”

    我点头:“是一个人,不对,是一个神!”

    王母娘娘就是我们在这块石碑上见到的所写的西王母,她是一位道教女神。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万俟珊珊点头说:“听着还是不错的,像是一位圣母玛利亚一样的女神!”

    我苦笑着说:“这是以后艺术化了,以前可不是这样子的。以前就是一个妖怪的模样,根本不是神仙应有的样子。”

    有关西王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女仙之首的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母管辖。《山海经》曾对西王母做出过这样的描述:“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乍一看,西王母简直是一个半人半兽的异形之物。

    我说道这里然后笑着说:“你看看,这还是一个人模样吗?更何况在有西王母之初,西王母是掌管瘟疫刑罚的大神,这两项就代表的是死亡,这更是加重了人们对她敬畏的心。后来不知道谁给了西王母一片果园子,也就是蟠桃园,这是一片神奇的桃树。所以后来的人才会把西王母进行重新定位,成为了一位掌管赐福添寿生儿育女还有婚姻幸福的和蔼的女神。中国古代帝王中,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周穆王见到了西王母,再就是汉武帝刘彻了。这两个人都活到了很大年纪,在过去的社会简直是个奇迹。 ”

    徐平对这个不感兴趣:“管她是长得人脸还是动物脸,我统统不敢兴趣。我感兴趣的就是她那个瑶池有没有蟠桃,是不是真的像是《西游记》里面说的那样吃了可以得道成仙。”

    这孩子是看《西游记》入魔疯了,没错,《西游记》上面是有这样的描写:西王母种的蟠桃最为神奇,乃仙树仙根,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寿。

    “谁知道这个王母娘娘种的蟠桃树是不是基因突变的产品,再或者是刚上市的转基因产品。为了实验这种桃子对人体是对神体有没有危害性,所有才弄出来一个蟠桃宴。请一大帮子神仙进行试吃,让这些不明就里的人当第一批实验的小白鼠。就像是天朝国家,弄出一个东西来,先让老百姓感受一下,安全了才会让领导继续!”我没好气的说。

    唐云馨在旁边骂我:“就你的怪话多,本来好好的一个美丽的传说,让你这么一说是多么的不堪!”

    这个时候强巴平措对我们说:“酥油茶已经打好了,大家过来喝吧!”

    我们停止了讨论这件事情,看来这片地方真的是玄之又玄。有真的是有西王母突然蹦出来的话,我想我现在就算真的见到了玉皇大帝也没有什么惊奇的。

    徐平没有把思想放在上面,认识对我说:“老李,我实在是喝够了那个酥油茶了,味道真不怎么样,还不如咱们小时候吃的炒面呢。”

    我点头同意徐平的这种说法:“说的没错,真的不如我们吃的炒面好。但是这是千年来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人总结出来的能够最好提供能量的吃食,算了,咱们弟兄就再坚持一下吧。”

    吃完晚饭,强巴平措走过来说:“今天晚上可能要变天了!咱们可能会遇到风雪的,不过我想能够在风雪打起来之前到达圣地。”

    我抬头看了看璀璨的星空,很奇怪:“怎么会有风雪呢,这不是晴朗的天吗?”

    万俟珊珊也是这样说:“强巴大叔,你的天气预报是不是不准啊。这么好的天,就算是有风雪,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能这么快今天夜里就来吧?”

    强巴平措严肃的摇头说:“雪山中的天气是不能用外面的天气预报能够预料的,是要看雪山大神是不是高兴了。我已经闻到风中带着雪茬子的味道了,很快就会来的。”

    在这一方面,我还是相信这些在大山中长大的人,天气预报就退而其次吧。原因很简单,对于这些人来说,了解大山的脾气就是救自己一命。所以很多人对雪山的了解,有的时候比了解自己还要多得多。

    吃完晚饭,看着其他人各做各的事情,我则一个人又重新站在了石碑下面,看着上面的那些字。

    唐云馨走过来说:“你在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