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科幻小说 - 神城在线阅读 - 第56节

第56节

    我看了看四个人没什么大碍,松了一口气,别还没进到大雾岭中先损兵折将,这太不激励了。我突然看到木清溪的裤子还没提上呢,白花花的屁股就是在白色的雾气中也是很显眼,这幸亏抱着唐云馨要不然还指不定看到了什么。

    我连忙拉过黄洛瑶小声了提示了她一下,然后我走到万珊珊旁边,想要知道她在看什么。黄洛瑶听我这么一说然后看了一眼木清溪,更加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走上前去朝着木清溪的屁股拍了一下,估计木清溪也缓过神来了,感觉出下面不对,又被黄洛瑶rou挨rou的拍了一下,一下明白了,赶紧提上裤子。不知道木清溪又做了什么,我没转身看要不然会被骂作流氓,这个时候唐云馨和黄洛瑶竟然都笑了起来,还有木清溪的嗔怪的声音。

    我走过去一看知道万珊珊在看着什么了,在她的前面是一道土坡或者是或不高的一段峭壁。在那段峭壁下面有几具死尸,正确来说连骷髅都算不上,因为已经腐烂的基本上快没了。倒是身上还有一些衣服什么的,破烂的头骨正好冲着外面。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刚才有人尖叫并且出哨子了,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这些尸体。原来唐云馨她们四个人为了特地避开我和徐平想要小解,于是就向雾中多走了两步。她们四个女人约定轮流方便,一个方便其余的三个人帮忙给看着,以防我们偷看。听到万珊珊说道这里,气的我真是七窍生烟,把我们想成什么人了。再退一步讲,就算我们想要偷看吗,这么大的雾气,能看见什么。

    木清溪人很内向,轮到她时就算在女人中间也有点不好意思,也加上这里是荒山野岭没有点安全感。木清溪就向外面又走了两步,结果就到了这个岩壁下面。正当自己小解快完了的时候,一回头正好看到一个骷髅的黑洞洞的眼睛正看着自己。结果吓的没提上裤子,撅着屁股一边吹着哨子一边叫着冲了出来。

    后来唐云馨她们一看是几具死尸,就不断安慰木清溪,然后就是我过来了。我摇了摇头,真是无奈,这么怕死人,要是放在考古专业还不吓死。我看了看地上的这些东西,又看了看四周,大体心中有了谱。

    我问万珊珊:“你看出些什么了?”

    我们沿着雾溪向上走了一段路,但是在唐云馨她们这些女士们解决生理问题的时候,发现了几具古代的死尸。

    第三章 雾溪上的冰

    我们因为不清楚大雾岭的具体情况,当地人也是三缄其口。大雾岭山下的人因为敬畏所以并不向大雾岭去,那里除了极少数的人已经千年没有普通人进入了,所以当地人也并不太清楚大雾岭里面的状况。

    我们为了熟悉一下大雾岭,只能自己想办法靠近一下大雾岭。我们最终选择了和我们手中地图上的一条相贴合河流,这条河流叫做雾溪。行进中因为女士们小解,却发现了几具早已经烂成骨头的尸体,让人虚惊一场。

    万珊珊指着地上碎了的盔甲说:“这是秦汉时期的明镜甲,虽然都已经破碎不堪了,但还是能够看得出来这是秦汉时期的盔甲!”

    “真不愧是世家出身?”我感叹说。

    的确这些地上三者这些盔甲片都是秦汉时期的明镜甲,秦汉时期的盔甲一改战国时期的那种鱼鳞甲的制作方法,把盔甲的甲片扩大呈方形拼接。到了唐朝的时候盔甲发展到最高峰,同事唐朝也是冷兵器时代的高峰,从无坚不摧的唐刀就可以看出,唐刀就像现在日本武士刀的原型。,最出名的就是统兵大将的锁子亮银盔,也叫明光亮银甲,就是戏文里面的金甲。这个时候的甲片也是拼接的,但是甲页小了很多。

    只有秦汉时期的甲片才会这么大,而且一般这是军队中下级军官穿戴着,一些高级军官还是穿着鱼鳞甲。地上有几把腐朽很厉害的剑,是青铜制的,而且细长,典型的秦朝制剑的方法。我起身向四周走了几步,想要在看看周围,因为雾气太大,很多都不清晰了。周围有些木头残渣,应该是搭建什么的残留。看来这个地方倒像是一个工棚之类的,就是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都死在这里。

    突然万珊珊喊了我一声:“李大哥,你看看这个。”

    万珊珊递给了我一块很破碎的木片,放在手中要是稍微一用劲就能捏得粉碎。木片上还隐隐约约有几个字“簪枭”“服”这几个字,看来是南越国的东西。因为这个簪枭是秦朝时候一个军功爵,属于当初商鞅制定军功爵制度的倒数第三等。后来赵佗一直沿用的是秦朝的制度,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军队也是如此。这个簪枭就是属于下等有军功的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连长一级的。

    我捏碎了这块牌子,这还是大果紫檀制作的,算得上是自然界最坚硬的木头之一了,不过现在就像是一把沙子一样。这下面一共有十几具尸体,有的早已经连骨头都不剩,能够看得出来是因为地上有一个人的痕迹还有一些甲片。这里应该是搭建过什么工棚的,因为左右20多米都能看到木头腐烂的黑色参照,还有一些没有腐烂的铆头之类的。

    我让碎木屑从手指尖滑落下来对唐云馨说:“看来这里有人住过,应该是当初修建陵墓的人。河边的石头上都有人工雕凿的痕迹,还有一些拴船用的石柱子,这里又有工棚和死人。这个河道肯定是为赵佗修建陵墓运送石料木材的,不然不会有人为的痕迹!”

    如果没有想错的话,这里的河边上那些石头上面凿痕,除了那几根石桩是用来拴船靠岸的外,那些石槽也是有其他的用处的。万珊珊说这些石槽可能是因为河流在山洪时期太急,所以就在河边的石头上架起木架,用来支撑运送物资的船向上走。我想象这种说法还算是合理,因为我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了。

    唐云馨对我说:“看来我们里的目的地很近了。”

    我们开始往回走,徐平还在等着我们。黄洛瑶搀着满面通红的木情缘,一边还在奚落她。我们回到刚才吃饭的地方,徐平还在紧张的拿着伞兵刀在等着我们回来。他见我们平安回来了,快速收起了刀子,然后迅速的向着我们走来。我还以这家伙是来迎接我们的,没想到是向万珊珊献殷勤的。

    我们又开始往前走,结果没走了多长的距离,我感觉更冷了。这个时候雾气更重,基本上到了对面见不到人的地步了,幸亏是白天还能看得出雾是白色的,要是晚上可真是伸手不见五指这个词能够形容的。

    我侧耳听了听,还能够听见水声,但是比刚才我们听到的那种涛声小了很多。不知道我们是偏离了溪水的方向,还是就是水流小了。我想了想,决定向着水流发出声响的地方前进。因为如果沿着雾溪往前走,说不定就能找到进大雾岭入口。

    我们慢慢向着前面走去,整个大雾中寂静异常,除了我们的走路的声音,再就是树六的声音。突然我停下了脚步,我听到一些细微的撞击声音,很小但还能够听得出来。我停下来让他们也仔细听听,是不是我听到的撞击声。

    这个时候万珊珊突然说:“这是冰块与冰块撞击碎裂的声音!”

    我听到这里有点吃惊,这里是北纬20度左右,基本上属于地理意义上的热带了,哪里来的冰块,再说这里也没有高山冰川最高的也不过是1600米。我问万珊珊没有听错吧,这个地方哪里来的冰!

    万珊珊回答说:“我有一年冬天坐船从波士顿到伦敦,一路上听到不少大西洋里面票留下来的冰块的撞击声,只不过声音比这个大很多,但是几乎是完全一样。”

    这个时候黄洛瑶嘟囔了一句:“听着有点像是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

    不管是不是泰坦尼克号的航行杭行路线,既然是冰,那就够玄乎的。我继续往前慢慢的走,在这么大的雾中直接不敢走得很快,只能摸索着前进。这次幸亏带着登山杖来的,万一脚下是深渊或者是突然下陷的河流,一脚踩下去就麻烦了。何况我们现在用一句话形容很贴切,我们现在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

    终于我感觉我的登山杖点到了水中了,我赶忙让后面的人停下。现在我们就像是一群瞎子,一个人在前面摸索着前进,在这么大的雾中,明眼人和瞎眼的人没什么区别的。我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前面,真的发现和里面有冰。忙把大家都交过去看,都啧啧称奇,因为在海拔这么低而且又处于热带的地方竟然能见到冰。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一进到大雾中有一种冷的感觉了,者流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冰窖。河面的冰不断融化吸收着热量,另外大雾遮蔽了阳光,所以得不到外界充足热量。这个地方能够维持这这样的一个温度,全凭着空气的热量交还。即使是这样,这里的温度低的小人,怪不得我们进来我立马就打了一个寒战。

    这个时候唐云馨站起来对我说:“你有没有看到这个河面上的变化。”

    为什么唐云馨会这么问,我刚站来的身子又只能在蹲下去。我发现这个河面的上方一尺的距离竟然没有雾气,不知道是不是冰冷的寒气把雾气给逼走了。但是我很快就发现不对了,里水面最近的地方是没有雾气,但是上面的雾气却是一直在蒸腾上升。

    “这是???”我沉吟了一下继续说,“这里的大雾都是从里面产生的,都是从这些冰冷的河水中产生的。”

    徐平说了一句:“冰上面产生雾气,这个我见过,我夏天吃冰棍的时候总会看到冷气飘着。”

    “这个和你说的那个差不多,不过规模更大一些。”唐云馨对徐平说。

    木清溪问我们:“这是为什么,一般来说只有在污染严重,空气中悬浮颗粒较多的时候才会产生大雾。可是我们这里哪里有这么多的污染源,连个重工业都没有。”

    我和唐云馨摇了摇头表示都不知道,我本身是文科出身,对这些物理现象形成接触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都是浅尝辄止的学习。唐云馨虽然是理工科生,也是不是这个专业的。万珊珊也是表示自己不知道,这下谁也不明白了。

    我们后来死里逃生出来后专门拜访了一个气象学家,他给我们解释说,其实也算是比较简单了。我们都受当初的教材给误解了,都以为雨雪雾这类的天气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个充足的水汽,一个是浇地的温度,最后一个是凝结核。简单地说就是说在较低的温度下,饱和水汽会附着在凝结核上面形成雨雪雾。我们说的雾也是雨一样,都是小水滴不是气体,只不过体积小在空气中的密度大一些。

    也就是说要形成雨雪雾这三样是必不可少的,却一样都不可能形成。现在这里有充足的水汽还有很低的温度,但是却没有凝结核。这个凝结核就是细小的污染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气漂浮物,包括一些工厂产生的粉尘等。最近几年我们说的雾霾还有pm2.5,都是指的这些东西。但是这里却是干净得很,根本不可能有大量的漂浮颗粒。这里的氧饱和浓度还有空气洁净程度绝对是优中之优,所以哪里的那么多漂浮颗粒形成大雾的凝结核呢!

    这位气象学家跟我说,其实老的物理课本早就该改版了,因为一些东西早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你知道在我们中国,想要做一件走在人民前面的事情真的是太难了。他告诉我们说,其实没有凝结核也会形成雨雾天气,只要充足的水汽和较低的温度。

    走在雾溪流经的山谷中在,周围的大雾已经让我们看不清楚周围情况,我们也终于发现河流的异常。

    第四章 反常的河谷

    我们走在大雾弥漫的雾溪山谷中,nongnong的大雾已经让我们看不清楚周围的情况。中间的时候碰上了一些小状况,在一处山坡下碰到一些古代的尸体,让大家虚惊一场。这里面越来越多的人工痕迹,表明这条河肯定进行过一场大的工程。

    我们沿着雾溪走的时候,发现了河水有些不一样。在贴近河面的地方,却发没有了雾气,而在上方确实雾气腾腾。我将手伸进水中,已经是冰冷刺骨了。

    所以说现在这里形成这样的大雾已经是很正常了,足够低的温度,还有充足的水汽。处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所以空气中湿度很大,水中有冰所以能够有很低的温度。冰在蒸发时也会带给空气大量的水汽,让空气中的水饱和程度继续增加。山谷会产生一个自动的对流系统,让贴近水面的武器上升的高处。这样上面的雾气也会被充满,下面的继续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温度越低,大雾形成的越快,对流的空气来不及带走多余刚生成的雾气。所以越往里走越冷,雾气就越浓越大。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冰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能在地纬度低海拔地区有这么多的冰。除非这里有一个自成体系的环境系统,要不然不会产生这么怪异的事情。至于源头在哪里,还是要等我们找到了才知道。

    不过唐云馨突然和我说:“可能是那块陨石惹的祸。”

    我也明白了些什么:“你的意思是当年掉下来的陨石有一部分是陨冰,砸到地下深处,因为其他的原因形成这么一个循环系统?”

    唐云馨摇了摇头说:“我不能确定,咱们还是继续沿着河往前走吧!”

    我和唐云馨在讨论期间,徐平还有黄洛瑶两个人跑到河边抓了几块冰上来。他们两个不知道在捣鼓些什么,弄了老半天。

    这个时候徐平手里拿着一块冰对我说:“老李,这些冰可真硬,摔都摔不碎,我用刀子使劲砍了一下才弄下这么点来。”

    黄洛瑶也说:“是呀,是呀,这些冰块很硬。有点像小说中说的那种玄冰,千万年形成,经久不化。小说中说这些冰还能做成绝世武器,克敌制胜呢。”

    我都有点替我爸说一说这个黄洛瑶,好歹你也是一个硕士研究生,仅仅比我小个四五岁,难道就差了一个年代。心性就像一个孩子,还小说里面的千年玄冰,还拿出来做武器,当板砖用吗。我想想还是算了,没工夫在这里训斥她。

    我们继续沿着河流往前走,因为大雾每个小时还走不了两公里,因为老是在兜圈子了。索性还没迷路在这么大的雾气中,幸亏提前做好了很多记号。但是我们却逐渐失去了对雾溪的踪迹,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只剩下水声。这样反复有了两三次,到了现在,终于彻底的失去了雾溪的踪迹,只听见水声了。就像当初黄洛瑶她们进来探索一样,也找不到源头在哪里了,但是我们这次比她们要走的要往里的多。

    突然万珊珊指着我们脚下对我们说:“你们看你们的脚下?”

    我们低头一看,终于知道为什么找不到这条雾溪了。它已经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起来了,我们现在就站在了它的正上方。

    我们现在正好就站在雾溪之上,我们现在就是应了那句老话了,骑着驴找驴了。潺潺的流水声正是从我们的脚下发出的,但是声音已经很微弱了,因为被厚厚的冰层给阻挡了。我们站在了冰层上面,整条雾溪已经让并给覆盖了。

    雾溪上面借了厚厚的一层冰,再加上千百年以来不断的从山上或者是其他的地方掉落树叶土石一类的,已经将冰层完全的覆盖了。我们所站的这块地方可能稍微薄一些,万珊珊刚才用脚把上面的一层附着物给推开了这才发现下面是厚厚的冰。

    我蹲下身把冰面上面覆盖的树叶制了的东西全都扒开,清理掉之后冰面开始慢慢的往上冒着冷气。我们又往回走了一段距离,然后又把地面上的覆盖的树叶清理掉,下面还是厚厚的冰。我们已经往回走了50多米了,竟然还在河流的范围之内,看来这条河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很多。

    我们直到看见了地面上都是水流冲击的鹅卵石的时候,才完全走出了冰覆盖的河面。我示意他们站在原地不动,我拿着伞兵刀站到离河岸最近的冰面上,然后拿着刀子使劲的钻这个冰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冰面钻出一个小窟窿,冰层不算太厚,但是这些冰层出奇的结实。我仔细往下看了看,根本看不到下面有水在流,又侧耳听了听,能够听见水流的声音而且水量小不了。

    我很奇怪,我现在离河岸这么近,按照道理说已经结冰了不应该会有水,除非这个河岸是直上直下的那种峡谷类型的。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水流声而且这么急,如果真的是我想的那样,那么我们现在就是站在了一个冰穹上面,这个大冰盖子下面就是峡谷。

    我转身问:“徐平,有没有带着荧光棒过来!”

    这个时候大雾里面的徐平回答:“我这里拿了不多,只拿了十几支!”

    真是想《红楼梦》里面的一样,只闻其声未见漆面,这个雾气怎么这么大,我又说:“给我拿过一支来,我有用!”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蓝光在前面晃晃悠悠的飘了过来,然后才是后面的徐平。这个荧光胖的荧光还不错,有这么强的穿透力。不过刚才那个场面有点像是那鬼,一圈鬼火在雾里面晃荡。

    我接过荧光棒,然后将它从小孔中扔忍了下去,想要看看水面在哪里,水流能够把这根荧光棒带到哪里去。我扔下去之后,眼睛紧紧的贴着那个钻出来的冰窟窿。只见荧光棒在冰层下面翻了两翻到了水面上,然后水流看起来还挺急,荧光棒打了个旋就被带向了远处。看着那个荧光棒掉下去的距离,下面的水面离着上面的水面大约有四五米,这是个不小的距离了。

    我抬起头来,感觉半边脸都快被冰面给冻麻木了,我使劲的搓了搓脸才感觉血液又重新回到了脸上。我赶忙回去,将我看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跟大家说了一遍,看看其他人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黄洛瑶和木清溪只是感到很有趣,当然了,我已开始就没指望这她们能给我们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万珊珊没有说什么,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真是古墓派的传人。徐平盯着大雾里面,难得露出了思考的深思,当然了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我能够寄予希望的还是唐云馨,她那个脑子冷静的和计算机有的一拼,关键的时候总能够给我一个提醒。

    唐云馨想了一会儿说:“我倒是对这条河感觉很奇怪,一般来说河面结冰形成冰层,下面的水流会贴着冰层继续流。然后继续结冰,这个时候水流会冲刷河床让河道和河床降低这个顺理成章。”

    我听唐云馨这样说就回答:“没错,理论上是这样的!”

    唐云馨继续说:“你有没有想过,连续性的结冰会让冰层继续加厚,就算水面下降的很快,冰层不能连在一起,但是会形成数个稍微薄一些的冰层。但是刚才听你说,你把荧光棒扔到下面就被水流冲走了,然后水面距离最上面的冰面有四五米高。不可能你一下钻透了好几层冰面吧,而且你也完全能够确定最上面的冰层只是很结实并不厚。”

    我一拍自己的额头:“对呀,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么会没想到,四五米高的距离,为什么仅仅只有一层冰面而且是很薄。按照道理说如果是结冰的话,应该会是很厚的冰层才对。”

    这下子可是难住我了,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呀,有点违背了物理常识。冰只能是越结越厚,哪有千百年以来一成不变的道理。并且可以得知,这里的水量也不小,不可能说是因为水量不够而形不成冰。

    唐云馨这个时候又说了:“冰阳,你刚才进到这里面来的时候发现了没有,这里面竟然有树木,虽然少了不少,但还是绿色的。”

    我有些奇怪唐云馨为什么会问起这个来了,没等我开头,徐平倒是替我问上了:“这有什么奇怪的,山里面不长树长点植物,那还是山吗?”

    万珊珊也说话了:“我刚才进来的时候也发现了,这里面竟然有植物,虽然不如外面的丰富,但是还是有的。”

    黄洛瑶很奇怪唐云馨和万珊珊为什么揪住植物这件事情不放了:“刚才徐大哥说的对呀,山里面有植物很正常,没有植物的话山就是一座秃山了,就只剩下石头了,连泥土都会被大鱼给冲没了的。”

    木清溪也表示如此,唐云馨对他们解释说:“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问你们,植物生长需要什么,然而这里最缺的是什么?”

    最缺的是什么,反正这里绝对是不缺水,我瞬间就明白了,看来我的脑子还是挺好用的:“这样缺少阳光,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但是这里一点阳光都透不进来。”

    唐云馨说:“对了,绿色植物也被称为光合植物,要想生长必须需要阳光,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光合作用给植物提供的是源源不断的能力,所以植物才会生长。但是你们看这里哪里有光,没有光为什么会有植物在生长呢?”

    我们发现这座大雾弥漫的山谷很捕一场,明明大雾弥漫阻挡了阳光,气温也很低,这里却有植物。

    第五章 巨大的冰墙

    我们沿着大雾弥漫的无锡山谷继续向上游前进,走在路上发现很多的人工的痕迹。由于年代很远了,上面的一些人工痕迹都已经被水流磨灭的差的不多了。路上我们还见到了好几具古尸,虚惊一场。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里可能有个大工程。

    我们沿着雾溪走的时候,发现河流的异常,河水越来越凉。因为水温极低,贴近水面没有了雾气,我们发现有一些冰块在飘着。唐云馨还发现这没有阳光而却极低温度的地方,竟然还有绿色植物。

    对呀,我刚才进来的时候一直没注意到这件事情,让唐云馨一说我才发现,这里竟然有植物。刚才几个女孩子去小解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个断崖上面有几株藤蔓类的植物,虽然弱小,但是绿色的,只是绿的很惨淡,像是一个人营养不良一样。万物生长靠太阳,这里连一缕阳光也没有,为什么会长绿色植物呢。要说是长一些蘑菇菌类和青苔之类的还有情可原。虽然说这里白天也能看得见,但是却不足以进行光合作用。

    万珊珊肯定的说:“那就说明这里还有其他的东西给这些植物提供着能量,虽然很少,但是足以维持这里的植物的存活了。”

    徐平开始虚心的向万珊珊请教,我看着倒像是摇尾巴的哈巴狗在讨好主人,因为看着嬉皮笑脸的口水都快要留下来了:“热量,我怎么没感觉出来,我只感觉挺冷的。你说说是什么其他的热量,我也学习学习。”

    万珊珊有点厌恶的扭了扭头说:“我不知道!”

    我看看唐云馨,她摊了摊手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她不知道,我这个文科出身的书呆子一类的就更不知道了。这个弥漫着大雾的山谷连赵佗陵墓的外围都算不上,就已经有这么多的秘密了,我现在只是祈祷里面不要太为难我们了。

    木清溪问我们:“咱们还要往里面走吗?”

    我看了看表,现在已经是下午3点了,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出去,我决定继续往里面走。我们有往里面,看看能不能找出雾溪的源头,也就是进山的那个缺口。我们与往前走,我发现我们脚底下的冰层就愈来愈大了,到了后来不管往哪个方向走,脚下已经全部都是冰了。这有点不合常理了,如果说这是雾溪的河床形成的,那么这个雾溪的宽度完全可以和长江相媲美了。我又停下来和徐平使劲在冰面上凿,结果发现这个冰面竟然是一个实心的,不像是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个模样。

    我把我的发现和唐云馨万珊珊一说,她们两个人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个情况。我们还是决定继续往前走,看看前面有什么。我们又往前走了不到两公里,彻底的没有路了,一个巨大的冰坡在我们的眼前,没有花眼,是一个巨大的银白色的冰坡。角度基本上就是直上直下的90度角了,这个样子有点像是一面巨大的冰瀑。

    我们站在这下面,想要看看上下左右究竟有多么大。但是nongnong的雾气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最多看出去两米远,其余的根本就看不见。只能感觉出应该是一面巨大的冰墙矗立在我们的面前,但是很奇怪,我们站在这个巨大的冰瀑布面前,竟然没有感觉出来多么冷。我把手贴在了冰上,体温竟然没有融化多少冰,手上将将是有点潮湿。这里的冰的多么硬,竟然热量都融化不了。

    我们站在下面有点不知所错了,想要做点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准备要做什么。前面已经没有了道路,冰墙后面就应该是大雾岭里面了,要是就这样退出去,实在是太不甘心了。可是留在这里,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