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废太子生存指南在线阅读 - 第164节

第164节

    “按照萧繇所说的,工事明年才能结束,最迟明年便能迁都。长安气候干燥,风沙多,冬日过于严寒,我担心你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

    “没事,我能适应的。风沙太多,届时将多打发一些人去种树。”长安风沙多,多半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得过于严重,等他过去了,便下令禁止乱砍滥伐,多种树,提前千年就开始布局,子孙后代将不会再背负那么沉重的环境负担吧。

    “等天下一统了,将士们的负担就轻了,可以多拍些人去种树。”裴凛之说。

    “也可以。不过若是真一统天下了,还是将这些将士们陆续放回去吧,将士们够辛苦了,也该过几日轻松日子,这太平天下可都是他们打下来的,他们最该好好享受与家人团聚的生活。”萧彧说。

    裴凛之问:“你打算裁减兵力?”

    萧彧点头:“裁减一部分。不过主要还是换血,以后用义务兵役制,男子到一定年龄就去服兵役,入伍一定年限就退役。”

    等一统天下之后,萧彧打算改一改兵役制。现在是采取自愿制,因为每个入伍的士兵都要上战场拼命流血,他们为情怀为责任为家国在奋斗。

    天下太平后,就该让那些被保护的人出来,接过这些拼过命流过血的将士们手中的刀枪,让前辈们去休息。

    “如此也行。”裴凛之长期生活在军营中,是了解将士们的生活状态的,谁人不是血rou之躯,谁人不怕死,谁人不想家?

    不过是因为披上了战甲,握起了刀枪,便变成了一个个看淡生死的勇士,勇敢地冲在最前线。

    回归家园,做一个普通人,几乎是所有将士们埋藏在心底的渴望,所以他是赞同让这些将士们退役回去的,当然,得采取自愿原则,一步一步来。

    七月初,裴凛之作别萧彧,乘船渡江,前往豫州,替换数月前到边关的关山回京。

    原本他们还打算过几年再与东戎开战,但萧烨事件令萧彧和裴凛之意识到,东戎已经急了,他们不敢与安国硬碰硬,便妄图用不入流的手段来颠覆安国。偏生权欲熏心的萧烨居然还吃他们这一套,结果直接被东戎当成了弃子。

    第192章 出兵

    萧彧与众人商讨过了, 趁着士气还在,干脆就明年出兵,一鼓作气将东戎拿下。

    所以裴凛之才要这个时候去边关, 抓紧时间练兵, 开始备战。

    萧彧同样也很忙,朝廷刚刚清算了一批谋逆的世家大族, 不少官员都被处罚罢免, 空缺了不少职位, 目前正在重新考核提拔官员。

    要打仗,就要准备后勤补给,二三十万大军的衣食住行是个相当不轻松的任务。

    远在长安的萧繇在事发一个月后才得知萧烨已经伏诛的消息, 迫不及待地写信回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万分遗憾没能亲手送萧烨一程。

    萧繇还传回来一个消息, 柔然派来使者, 要求在凉州的武威开设边市, 如此他们就无须穿越整个东戎跑到彭城去贸易。

    萧繇答应了,这样能加深与柔然之间的合作,也能切断柔然与东戎的联系。将来他们出兵东戎的时候, 柔然就得掂量一下要不要跟东戎合作。

    萧彧很赞同萧繇的做法,与柔然贸易, 能换取对方的毛皮、rou类以及马匹等,毛皮与马匹都是行军打仗所需的重要物资。

    这一年算得上风调雨顺,没有大灾大厄,庄稼收成良好,商业越发繁荣, 手工业也蓬勃发展着, 不少技艺都有所突破,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果然利益才是促使技艺进步的动力。

    裴凛之在豫州待到年底,才抽空回来陪萧彧过了一个年,过完年又匆匆回了边关。

    太初十年五月,出使西域与波斯的队伍终于返回长安。他们不仅满载而归,还带回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有波斯商人,还有来自西域的鄯善、龟兹、于阗与疏勒诸国的使臣与商人,人数超过两千。

    这一趟往返耗费了一年多时间,为了疏通已经中断的商路,他们历经艰难险阻,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路辛酸与血泪自不必说。

    好在付出是有回报的,不仅沟通了商路,赚到了超出预期的财富,顺利完成了使命。

    萧彧见到使臣的时候,已是六月。他亲自接见了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臣,了解西域的局势与风物人情。

    这些西域使臣言谈之中,对中原的文化物产充满了好奇与敬仰。即便上百年没有交流往来,中原王朝依旧是外族羡慕向往的所在,可见两汉对西域地区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的。

    萧彧接见完外国使者,忍不住琢磨,是否能够像汉唐一样,将西域也纳入安国的版图。

    不过以目前的国力来说,还有点无能为力,所以先打好基础,过些年头再说,要是自己办不到,那便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由阿平来做。

    萧彧喜欢雄鸡版图,当然秋海棠也是更好的。

    萧彧对此次出使是相当满意的,这意味着路上丝绸之路重新被打通,从此以后,不仅可以进行商贸往来,还能促进物品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文化技术要想进步,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进行多方面交流,交流的范围越广,发展程度就越深,这就是典型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是年七月,萧繇向萧彧禀报,长安宫殿已经竣工,随时都能迁都。

    萧彧原本很期待迁都,但仔细考虑迁都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是打消了念头。

    这不是简单的搬家问题,不光是他,朝中文武百官也都要跟着他搬迁到长安去。

    这些官员都有家眷,届时拖家带口,收拾准备的时间就不会短。出发后队伍浩浩荡荡,行进速度将会非常缓慢,耗费的时间也就短不了,没有三个月,这都是迁不了的。

    迁过去之后,还要重新适应环境,各部门机构与各州郡重新契合,没有三五个月,恐怕也无法恢复如初。

    而他们已经计划于今年秋天正式出兵东戎,若这个时候迁都,这种混乱状况无异于后院起火,绝对会影响战争。所以不如干脆等收复东戎之后再迁,免得拖前线将士们的后腿。

    太初十年九月,裴凛之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挥师北上,直逼东戎境内。

    关山率十万大军,自兖州出发,逼近东戎。萧繇则率领五万大军自长安出发,自西向东逼近东戎。

    西北一线的凉州与夏州留了六七万大军防守,为了防止柔然趁机出兵。

    安国还与吐谷浑单于签订了盟约,一旦柔然来犯,吐谷浑将派骑兵支援安军。

    如今吐谷浑与安国关系密切,萧彧也不着急兼并吐谷浑,待将来国力强盛了,人口不足百万的吐谷浑自然会来依附。

    自西戎溃败之后,慕容敢就加强了对安国的防范,在边境上屯扎了大量兵力。

    东戎人口不多,仅有安国的四分之一,原有兵力三十几万。西戎兵败之后,元崧就开始大量征兵,短短两年之内,就强征了二十万兵力。

    然而,增加兵力并非是拉够人头数这么简单的事,征一个兵,至少要配备兵器,要安排衣食住,这些都是需要国库支付的。

    这两年东戎虽没什么大灾大厄,但国库也绝对支撑不起再养二十万兵。所以慕容敢想出了一个法子,每个新兵都自备口粮与衣鞋,军中只提供武器与住处。

    自备口粮去当兵,这对东戎百姓来说还是头一回遇到,因而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入伍的皆为十六周岁以上的健全男子,这可是壮劳力了,现在家里不仅缺了一个壮劳力,还要白养着他,这让普通百姓如何负担得起。

    但元崧和慕容敢并不在意民间的舆论,他们认为这是必须的,如若东戎如西戎那般败了,民间舆论再好对他们来说也一文不值。

    这二十万兵力连武器都没补齐,但也没有关系,打仗是要死人的,这些人就是后备军,前方死了,就可以马上补充上。

    安国总兵力不过五十万,能调动的也就三十几万,东戎便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胜算也还是有的。

    九月十五日,裴凛之率领的大军第一次与东戎军在东戎境内的顺阳发生正面冲突。

    吉海为先锋,率骑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这是安国首次在战场上以骑兵对抗骑兵,这两年安军十分重视骑兵训练,这一次算是正式检验训练成果。

    吉海一马当先,一杆长枪挥出了横扫千军的气势,神勇异常。

    这些年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精益求精,武功进展神速,在战略布局上也显出了超人的天赋,从来没有吃过败仗。

    裴凛之相当满意自己这个徒弟,大有将他培养成自己接班人的意思。

    有吉海这样出色的将领,他手下的兵一个个都十分骁勇善战。

    东戎骑兵从前与安国骑兵交手的时候,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在心理上有明显的优越感,因而免不了轻敌。

    然而这次一交锋,他们便察觉出这支骑兵的不同来,跟从前的安国骑兵不同,这支队伍勇猛远超他们的预期,这才纷纷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敌。

    无奈战场上讲究的便是士气与战机,一旦失了先机,乱了第一步,接下来就开始处处受掣肘,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首战安军以绝对的优势获胜,东戎兵被杀得丢盔卸甲,残兵纷纷逃入顺阳城内。

    裴凛之趁热打铁,令吉海率领将士攻打顺阳,在炸药的协助下,打下顺阳只花了三天工夫。

    裴凛之率军在顺阳城驻扎下来,给萧彧写战报报喜,顺便狠狠夸了一下自己这个徒弟。

    吉海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将来待天下安定,阿平长成,便可以让他这个太子监国,吉海代替自己领兵,他就能陪萧彧到处走走看看,丈量一下他们一起打下的江山。

    这日裴凛之正在研究沙盘,吉海进来了:“师父,你找我?”

    裴凛之抬眼看他,招招手:“过来跟我一起研究一下,接下来这仗该如何打。”

    吉海过来了,看着沙盘,过了好一会儿,指着沙盘道:“从顺阳直上便是汝阳,汝阳再往上便是洛阳了。东戎丢了顺阳,定不敢再丢掉汝阳,他们会派重兵与精锐把守汝阳以及旁边的嵩县,若是正面出击,这一仗相当不好打。王爷的队伍已经抵达洛南,东戎应当会在洛宁境内加强戒备。我认为可以让王爷佯装攻打洛宁,吸引东戎的注意力,拖住一部分兵力。我们则从东北面绕道,陆续拿下洛阳外围的郡县,与已经到了汴州的关将军汇合,最后三方合力,一起围攻洛阳。”

    裴凛之欣慰地点头:“不错,思路跟为师一致。根据得到的线报,荥州的兵力多为这两年新征的兵,没有骑兵,有的甚至连兵器都没有,只有最基础的长棍,应是后备军力。这些人还是自备干粮来打仗,对东戎应当并无多少荣誉感,也不会想着为东戎卖命,战意可想而知。我们可以先拿下这些兵,将他们遣散,断了东戎的后手。”

    吉海钦佩地抬手抱拳:“师父英明!”

    “也不算得英明,不过是准备得充足一些。”裴凛之看着他,“倒是你,成长得如此迅速,为师老怀大慰。”

    吉海扭头看一眼裴凛之,笑道:“师父哪里老!”

    裴凛之看着也没比自己小几岁的徒弟,想起当初在崖州初见他的情形,从他倔强的眼神中便知道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没想到竟会成长如斯,内心颇有成就感:“师父未老,你却不小了。居岩都要成亲了,你还形单影只呢。陛下对你的事甚为挂怀,你倒是自己上点心啊。”

    说起这事,吉海便红了脸,兄长、meimei以及两个师弟都成了亲,就剩下他自己了。

    他羡慕师父与陛下生死与共的感情,也羡慕孟思归和鱼儿青梅竹马的感情,兄长那种萍水相逢却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感情也令他羡慕,他自己确实没有碰到这样一个令他足够心动想携手一生的人,多少是有点遗憾的。

    裴凛之见他不说话,拍拍他的肩:“待打完仗,这事得好好安排一下。陛下说《巾帼》又招了几名女编辑,都是才貌双全的女子,还有尚未婚配的,届时给你找个借口塞进去管管事,没准能碰到合心意的呢。”

    吉海的耳朵都红了:“师父莫要拿弟子说笑。”

    裴凛之哈哈笑起来:“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193章 决战

    将作战计划传达给萧繇后, 裴凛之便率领队伍向东,取道司州。

    司州与安国毗邻,本来也应驻扎重兵的, 但因裴凛之率兵逼近洛阳,慕容敢便将司州的兵力抽调到了洛阳外围的郡县防御, 故此司州兵力虚空。

    安军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拿下了司州,然后折向北面,拿下了颍州。

    颍州的兵力比司州要多, 有四万左右,但以新兵为主。他们显然没有料到安国主力军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因为从安军的行军线路看,怎么也不会到颍州来啊,除非迷路或者故意绕道。

    谁知道裴凛之剑走偏锋,不直接攻打洛阳,真绕道到了颍州。

    颍州的战斗几乎没怎么遭到抵抗, 三个人共用一件兵器的东戎兵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英武神勇的安军主力相抗衡,更何况还都是缺乏临战经验且毫无战意的新兵。

    颍州城门一破,东戎兵就缴械投降了。缴械之后, 裴凛之将东戎新兵都遣散回去了, 因为驻扎在颍州的新兵都是汉人,安军不杀汉人同胞, 养着又费口粮, 遣散是最好的办法。

    此时关山带着队伍一路北上, 已经打到了汴州。裴凛之与关山联络上,合谋之后, 一起出兵荥州州城荥阳。

    荥阳位于洛阳以东二百余里, 是洛阳外围的军事重镇之一, 驻扎着不少兵力。

    如果能顺利拿下荥阳,便断了东戎一足,也切断了补充兵源的渠道,届时再各个击破洛阳外围的郡县等,洛阳便被完全孤立起来。

    届时慕容敢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回天。

    裴凛之与关山汇合之后,总兵力超过二十五万,哪怕是荥阳驻兵再多,也抵挡不住二十五万大军的冲击。

    果不出所料,荥阳驻兵超过了十万,但有不少是战力薄弱的新兵。在二十五万精兵面前,十万参差不齐的东戎兵简直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