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废太子生存指南在线阅读 - 第116节

第116节

    萧繇气得用力在桌上一捶,咬牙切齿道:“三皇兄!又是西戎!我与西戎不共戴天,还有萧祎,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萧彧知道萧繇的意思,如果不是萧祎送萧胤去西戎当人质,他也定不会就此客死异乡。

    “都要报的,而且都会报的。”

    收养仪式定在阿平生日那天,这既是阿平的生日,也是重新赋予他另一段人生的日子。

    阿平生日前一天晚上,萧彧将阿平叫过来跟他们一起睡,并且问阿平:“阿平,你喜欢郎君吗?”

    阿平抱着萧彧猛点头:“喜欢,我最喜欢郎君了。”

    萧彧又说:“我也特别喜欢阿平,想要阿平给我当儿子。以后你就叫我爹爹,好吗?”

    阿平愣住了,他这个年纪,最是依恋父母的时候,也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有爹娘,但他却没有,所以他也问过身边的人,包括萧彧,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是:你娘已经不在了,你爹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所以阿平一边羡慕着别人的爹娘,一边幻想着自己的爹娘到底是什么样子。不过他并不觉得有多伤心,毕竟他对爹娘没有印象,而且他还有比爹爹还好的郎君。

    现在郎君说,他要给自己当爹爹,阿平很快爬到萧彧身上跨坐起来,然后趴在他怀里,将耳朵贴在萧彧胸前:“爹爹,爹!”

    “诶!”萧彧将他搂紧,亲吻着他的发顶,他以为自己会很平静地接受这一事实,没想到,听见阿平叫他爹爹,他会这么感动,当爹原来是这么激动的事,以后他也是有儿子的人了。

    第126章 变法

    裴凛之将一大一小两个人都搂进怀里, 摸着阿平的脑袋,说:“阿平以后就有爹爹了,师父和爹爹会保护你的。阿平以后也要保护爹爹啊, 不能让任何人欺负爹爹。”

    阿平用力点头:“嗯, 我最喜欢爹爹了, 爹爹,我会保护你的。”

    萧彧在他小脸上亲了一下:“谢谢阿平, 爹爹也会保护阿平的。”

    裴凛之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异常巨大, 这两个男人是当今天下份量最重的人,他将会用一生去守护。

    翌日,他们在祠堂中举行收养仪式,主持仪式的是王启, 作见证的则有萧繇、裴凛之、闵翀、孙非等朝中要员。

    对于萧彧要收养阿平一事, 除了裴凛之和闵翀态度平静, 其余的人都很震惊, 萧彧如此年轻, 为何就要收养儿子呢。

    还遭到了王启等大臣的强烈反对,这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如若萧彧将来自己生了儿子, 养子和亲子之间可能因为争权夺利而发生不可控的祸端。

    萧彧在别的事上无比英明, 唯独在后妃与子嗣上太过反常。

    萧彧则是这么回答的:“皇帝之位, 理应能者居之,如若将来我的养子比亲子能干, 养子继承皇位亦未尝不可。如若亲子比养子英明,那就由亲子继位。”

    这话当然是搪塞王启的, 他的儿子影儿都没有呢, 也不可能会有。

    王启听见这话简直要气吐血:“陛下说得轻松, 九五之尊怎能让一个外人继承了去!让天下百姓如何信服!”

    萧彧说:“阿平并非外人,他是越王萧胤的骨rou。越王在危难之际,将孩子托付于我,如今越王已经不幸故去,只留下这个遗孤,我将他视若己出,难道不应该?”

    王启被他堵得哑口无言,他是最重视宗族传统的,侄子失去了父母,叔伯理应将已成孤儿的侄子视若己出,加以善待,所以他没理由反驳萧彧的收养行为。

    “陛下仁厚,愿意照顾兄弟之子,但万不可立此子为太子。这将会为日后的朝纲大乱埋下祸根。”王启认为萧彧可以收养阿平,但绝不赞同立他为太子。

    萧彧没再反驳他,这事得慢慢来。

    在祠堂中祖先的见证下,他们举行完了收养仪式。阿平也恢复了真名萧骞,这是越王为儿子取的名字,如今越王已故,这便是他留给阿平最后的东西了,萧彧没敢剥夺这个父亲的权力。

    虽然有了大名,但阿平依旧还是用小名,大家都习惯了他叫这个名字。

    府中的侍从也纷纷改口管阿平叫殿下。阿平总反应不过来,别人叫他,他还总是纠正别人:“我叫阿平,不叫殿下。”

    于是大家便叫他阿平殿下,他才慢慢接受下来。

    阿平四岁了,他很聪明,个子长得也比同龄人高一些,在家没玩伴,非常寂寞。

    萧彧决定等秋季开学时,送他去学塾上学,也不为上学,主要是让他有玩伴,而且跟平民接触,能够熟悉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了解民生疾苦。

    今年风调雨顺,又换上了杂交稻种子,广交崖三州的早稻获得了大丰收。萧彧十分骄傲,觉得自己所学总算没白费,真正为百姓带来了福祉。

    未料这日闵翀跟萧彧反应:“今年粮食丰产,价格暴跌,官仓是否要购入一些粮食?”

    萧彧便问:“粮价是多少?”

    闵翀说:“糙米一斗只需十文,比去年跌了三分之一。”

    萧彧皱眉:“今年增产的粮食最多也就三分之一,粮食怎么跌得如此严重?”按理来说,杂交稻增产,会让一部分缺粮的农民不用担心饿肚子,也不会多出太多流入市场,怎么会跌这么严重。

    闵翀说:“我着人去打听了,不少地主今年开始不收粮租,改收现钱了。佃农为了换钱,大量粮食涌入市场,价格就低了。”

    萧彧敏锐地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农民增产,家家不缺粮食,市场上就不会需要太多的粮食。价格确实会压得便宜。你去调查一下,都是谁在收购粮食,看是不是北边来的商人。”

    他担心是北边来的粮商在低价购粮,将来这些粮食就会成为对抗自己的战略物资。

    闵翀立即领会了萧彧的意思:“臣明白了,这就派人去调查。”

    两日后,闵翀回来汇报,北边来收粮的也有,但并不多,主要是本地的地主在收购。

    自去年至现在,广州一直在宣传防治北边来的天花,对北边来的商船查得很严格,商船没有官府出具的文书是无法跟广州当地人做生意的。

    萧彧眉头紧锁:“这些大地主不缺粮食,他们为何要低价收购粮食?恐怕这粮价也是他们压低的吧。”

    闵翀笑道:“陛下圣明,粮价就是他们压低的。”

    萧彧冷笑:“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歉年收粮,丰年收钱,什么规矩都是他们定的,简直岂有此理!”

    “可不是,这些地主有的是粮仓,囤积粮食等待卖高价。”闵翀说。

    百姓好不容易多收了三五斗,生活仍然没什么改善,还要受地主的双重盘剥,这些地主阶级简直令人深恶痛绝。

    萧彧说:“你按照比现在市价高、比去年粮价低的价格去收购百姓的粮食,再多修几座粮仓储存起来。记住,不要收地主的粮。”是时候储备战备粮了,但也不能让地主赚了,尽管会有地主趁机将刚收到的粮食倒卖出来,但也赚不了太多。

    闵翀说:“是,陛下。”

    闵翀正要离开,萧彧突然说:“腾云,你说我现在进行土地变法,时机合适吗?”

    闵翀愣了一下:“臣想知道陛下的具体变法内容。”

    萧彧说:“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包括地主与小农的土地,然后按照人均进行重新分配。”

    闵翀听到这里吓了一大跳:“陛下,你这是要动那些大地主的命根子啊。”

    萧彧苦笑:“是,这个想法在我心中酝酿已久。一旦变法,势必会引起朝野震动,我已经可以想象到阻力了。但若是不变法,日后就算我们打下了天下,这些大地主便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闵翀想了想:“那陛下若是变法,现在就直接将这些大地主推到了对立面,将来推翻北方朝廷的阻力会非常大。还请陛下三思。”

    萧彧点头:“对,我也想到了。所以我思虑良久,迟迟没拿定主意。近日这地主cao控粮价的事又令我想起这件事来,所以想问问你的意见。”

    闵翀说:“事关重大,臣需要回去好好思索一番,不能马上给陛下答复。”

    “好,你回去考虑一下吧。我也去问问其他人的意见。你下去吧。”萧彧有些疲惫地挥了挥手。

    “臣告退。”

    萧彧问的其他人自然是指裴凛之。

    裴凛之听到他这个提议比闵翀更为震惊,闵翀入官场的时间不长,对一些世家大族理解并不透彻,他却是从小就接触的。

    土地对豪门士族来说,那就是他们的根基。尤其是在政权更新迭代频繁的时期,货币的购买力浮动会非常大,土地才是永远的财富,购买土地是所有人的共识。

    因而那些豪门大族的土地多得普通人无法想象,有的郡县,土地几乎就被一两个大家族瓜分了。

    小农也许能拥有一小块土地,但抗风险能力太差,很容易失去的自己土地,最后沦为佃农。

    有很多佃农为了逃避人头税,甚至主动卖身给大地主为奴,受大地主庇护,这些奴仆是没有户籍的。因此大地主不仅有地,还有大量的人力,具体是多少都不知道。

    “陛下,我以为这不是合适的时机。如若是这样,将来我们要对付的就不仅仅是萧祎的朝廷军队,还有各地的豪强。”裴凛之说,“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倾尽全力支持萧祎来与我们抗衡。”

    萧彧点头赞同他的说法:“你说的没错。那你认为等统一天下了再进行变法,阻力会有多大?地方豪强会不会拥兵自立,形成割据政权?”

    裴凛之笑着摸摸他的脑袋:“陛下需要多一点耐心,等一统天下之后,便全面推行学塾、杂交稻、种痘以及减税政策,这些都是切身为百姓好的。一旦底层百姓知道土地变法是为了他们好,他们还会心甘情愿给这些豪强去打仗吗?说不定他们就直接将豪强给推翻了。”

    萧彧闻言笑起来:“凛之说得对,我太过急于求成了。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先解决外部矛盾,再来处理内部矛盾。还要从敌人内部进行分化。”

    裴凛之连连颔首:“至于那些故意cao控粮食价格的人,我认为可以抓一批,定他们的罪,杀鸡儆猴。”

    “对,以扰乱市场秩序为由,抓起来重罚,罚金要超过他们所获利的金额,以后他们就不敢乱来了。”萧彧说。

    裴凛之竖起大拇指。

    萧彧搂着裴凛之的胳膊,将头靠在他肩上:“治理好一个国家真不容易啊。”

    裴凛之反手摸摸他的脸:“辛苦你了。”

    “爹爹!”阿平的声音从外面传过来。

    萧彧吓得赶紧坐正,阿平已经跑了进来,一眼就看到了刚刚分开的两人。

    萧彧脸上有些尴尬:“怎么了,阿平?”

    阿平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布袋:“爹爹,你看,这是小春jiejie给我缝的书包。上面还绣了一个大公鸡。”

    萧彧看着阿平手里的蓝色棉布书包,上面用丝线绣了一只有点儿神气的大公鸡,但怎么看都有点可笑:“为什么绣的是公鸡啊?”

    阿平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是属鸡的啊。爹爹,我什么时候可以上学啊?我明日能跟着牛牛哥哥一起去学塾吗?”

    萧彧笑着摸摸他的脑袋:“阿平这么喜欢上学啊?不过牛牛他们很快就要放暑假了,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再去吧。”

    阿平低头看着手里的书包,“哦”了一声,看得出来有些失望。

    裴凛之说:“阿平爱上学,那明日就跟着一起去吧。”

    阿平兴奋起来:“还是师父好!我可以上学喽,我要上学喽。”小家伙一边叫一边朝外跑去,他觉得上学就是大孩子了,所以特别兴奋。

    萧彧看着他的背影,说:“不能让他单独去上学,让赖峰或者向阳跟着他吧。”

    裴凛之说:“那就让向阳去吧。”

    第127章 扩建

    七月, 吉山率领商船浩浩荡荡回到了番禺。出发的时候是十艘船,回来的时候则是十七艘。其中七艘是来自波斯的商船,这些船并非来自同一家商号, 而是几个商号, 跟着吉山的商船一起来的。

    在吉山的引荐下,萧彧亲自接见了几位波斯商人。吉山和闵翀帮忙做翻译, 双方相谈甚欢。

    萧彧尤其注意了波斯人写数字的方式, 居然并不是阿拉伯数字,而是罗马数字。

    萧彧仔细想了想,他从前让闵翀去波斯的时候留意当地人的语言文字习惯,他带回来的也没有阿拉伯数字,难道是阿拉伯数字还没被发明?抑或是还在印度没有被阿拉伯人发现?这其中的细节他就不得而知了。

    看来这阿拉伯数字还得自己编啊,以后若是跟印度数字重合, 只能说是巧合吧。

    萧彧接见完波斯商人后, 为他们签发了通商令, 允许他们来广州、崖州与交州等地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