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烽烟不弃在线阅读 - 第106节

第106节

    顷刻,所有人安静下来。

    这使得刘备的声音更为清晰,一字一句地传入耳中,“备今据荆州,乃是一方之主,身份地位已是非为寻常,然,备年事已高,岁及知天命,娶亲郡主,实为高攀。如此,即便不论郡主仅有十七芳华,也绝对有逃婚的理由。因而,诸位无须责怪于她,一切皆是备的错处。”

    或许,这便是君子风度了吧。

    随即,众人暗暗赞叹,就连孙姬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转移到刘备身上,溢满惊诧。

    但是,到此,刘备的言语还没有结束,继续被陈述着:“这般,备请求解除婚约,并承诺此举绝不会影响到荆州同江东的关系。”

    众皆喧哗。

    周瑜却是淡然,含笑俯首到我耳边,低语:“果不愧于为荆州之主,这以退为进的计策用得颇好。”

    我弯眸,笑成月牙,反问:“这不好吗?既然孙姬必须嫁予我主,与其悲哀难过,倒不如死心塌地,也省得你我麻烦。”

    他颔首。

    不过,我同他都没有想到,应对刘备此言的非是江东之主孙权,而是一个自内庭走出的妇人,仪态雍容,娴静沉着,绝美的面容之上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稳重。她步履悠然,在一个形容相类的少妇的陪伴下,缓缓出现在众人眼中,说道:“豫州过谦,尚香胡闹,如何能是你的错?”

    话毕,江东士卒尽皆起身,恭敬的对着妇人行礼,唤:“乔夫人。”

    孙夫人乔氏,闺名朝容,二十又九,乃是小霸王孙策之妻,吴侯孙权之嫂,江东最有威信的妇人之一。在吴侯府中,除了孙权,地位最高的大约就是她了。

    据说,原本,承袭祖制,当继江东主位的乃是孙策嫡长子孙绍。但是,为了完成孙策遗愿,杜绝群臣诟病,乔氏深明大义地将孙绍送到别处抚养,直到前几年,孙权权势巩固了才接回。这般,也难怪孙权会敬她如斯,奉她为长。

    “嫂嫂。”孙权起身,毕恭毕敬地施礼,邀她入主座。

    她却是拒绝,摆摆手,道:“不可,我身为妇人来此已是于礼不合,又怎能再得寸进尺地跃居主位?”说罢,她往孙权身边瞧了瞧,嘱咐,“就命人在侧旁替我备案吧。”

    接着,她又轻拍了拍身旁少妇的手,轻声:“你也回公瑾身边吧。”

    少妇点头,优雅转身,步步生莲地朝着周瑜走来。随即,周瑜离席,上前将她迎到身旁,引着她回到他自己的席位之上。其间,他面色柔和,双眼溢满宠溺与疼爱,好似一汪暖温的清泉。少妇也不输他,美眸含情,容颜带羞,盈盈一笑后缓缓低下臻首,风韵天成,不可方物。

    才子佳人,由此可见一斑。

    未几,案席备好,乔氏端庄而入,对着孙姬招招手,言:“尚香,你来。”

    孙姬一顿,茫然的双眸终是有了焦距,汇集在乔氏处,泛起点点如释重负的笑意。而后,她恢复镇静,款款走近乔氏,无辜吐舌,唤:“嫂嫂。”

    那模样娇俏到极致,着实惊艳了一直注视着她的刘备。

    不过,乔氏见多不怪,丝毫不在意孙姬的娇俏可人,当即回以她嗔怒一望,斥责:“早就告诫你莫要任性妄为,你偏不,如今好了,丢了丑,看你往后还有什么颜面在江东立足。”

    “我……”孙姬不满,张唇就欲反驳,但,想了想,似又寻不到任何反驳的道理,便委屈地炸了眨眼,悄声,“反正,我以后也不待在江东。”

    乔氏冷颜,没好气,“你既不愿嫁刘豫州,还想出江东?”

    “我没有不愿!”美眸一凝,孙姬急切纠正。可,下一瞬,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些什么,她便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匆忙解释,“我……我是说……我……”

    乔氏被逗笑,忍俊不禁,“那就是愿嫁了?”说着,美眸转向刘备,高声,“豫州,你可听清楚了?”

    刘备笑,深敛嘴角,惊喜地望着孙姬,颔首。

    于是,乔氏做主,定了个最近的吉日给他们完婚。这一次,难得的,孙姬没有反抗,没有不满。就连,刘备都难得的笑得憨傻,好似年少一般。

    而我,突然很迷惑,猜不出刘备此番到底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若是,虚情假意,他的演技委实太好。可,若是真情实意……我的心咯噔一下,不敢再往下想去。

    然,自顾不暇,我还来不及过多的担忧,就感受到来自乔氏薄凉的目光,听得她言:“你是何人?”

    她是想要算我为难孙姬的账,我如何不清楚?可是,清楚也没有用,我还是得坦诚地作答:“栖乃卑微之人,小小刘营谋士。”

    始终,我的身份是最值得诟病的地方,偏偏,这么个地方无法被抹去。

    永远,我都无法位极至高,因为,我是女子,是诸葛夫人,是不可以全心全意置身于尔虞我诈之中的。不过,我欣然。

    “小小谋士都能在此,荆州果真是多俊杰。”乔氏一语,不知讥讽,还是赞叹。

    到此,因孙姬闹起的一切都归于沉寂。

    而那所谓的最近吉日,因是年节的缘故,已被推挪到明年。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荆州士卒都必须在此度过年节。

    不知晓,这个年节于我于孔明以及其他的所有人,会是怎样的光景呢?

    不慎误中敌人计

    十四年年末,周瑜归南郡战场,战中,不幸为流矢所伤,甚重。后,其将计就计,假传卧病不起之消息,诱敌前来攻击。曹仁不察,为周瑜所惑,引兵深入却中计谋,狼狈溃败,不得不退出南郡,转守襄阳。由是,南郡归江东。

    论功行赏,孙权拜周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自领荆州,改油江口为公安,屯兵于此。

    转眼,便已是年节。

    节前,孙权曾亲自来邀刘备入侯府,言曰,刘备将娶孙姬为妻,乃是孙氏外婿,理当同江东亲眷一起除旧迎新。

    刘备欣然,携赵云搬入侯府,留我、简雍以及孙乾居驿馆,共商借取南郡之事。期间,我等不断同孔明的书信往来,每隔三四日皆会整合近来的局势状况汇报予他。

    他也会回信,但是,篇幅皆为短小,言简意赅,大多是指出我等所为欠缺之处以及佳好之处,同时,不忘告知我们南郡之事急不得,需待时机。总归,一字一句直中要害,绝无虚言。自然,也就不会特别地嘱咐我,关怀我什么了。

    似乎,成为参涉政事的黄婉贞,我便不再是那值得他费心的拙荆。我有些失落,却也明白难免如此,毕竟,公归公,私归私,不可随意地混为一谈。

    然而,年节的那封书信着实让我错愕了良久。

    没有冷淡言语,没有专注政事,满满地都是他与不弃,有趣的,感动的,营造出最为温馨的氛围,骤然间让这个冰寒彻骨的年节变得绚烂温暖起来。

    他说,前些时日,不弃已是可以扶着墙壁站立,虽然走不了几步,但是,歪歪斜斜地让他看到了她的成长,很轻易地便愉悦了。

    我很羡慕,羡慕他可以见证很多属于不弃的第一次,第一次翻身爬行,第一次启唇言语,第一次直立行走……而我,似乎总在不经意间就错过了此些。

    霎时,愧疚、遗憾全都浮上心头。